民企崛起,外企抢滩 | 传统炼化企业如何应对新棋局?
炼 化 新 棋 局
在紧锣密鼓的布局中,中国炼化行业此刻正在酝酿一场新的较量 一 中石化宣布打造茂湛、镇海、上海和南京四大基地,中石油启动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,中海油加快步伐做大惠州石化基地;外资企业巴斯夫、??松梨诘燃铀俑咂鸬闱捞仓泄谐?;民企大连恒力、浙江石化、连云港盛虹石化等启动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。
这轮炼化行业投资,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,以其体量之大、水平之高、进度之快开启了新的竞争局面。国内炼化行业即将迎来全新的市场环境,这将是一场规模实力、管理模式、生产运营等全方位升级的较量。从长远来看,民企、外资等资本的集中涌入,将重塑国内石化行业市场格局,改写行业运行逻辑。
而在需求端,市场的飞速演变,也需要炼化企业快速调转方向。步入“十三五”,在炼油能力严重过剩的形势下,汽油需求增势明显放缓,柴油需求已基本达峰,更加清洁高效的高标号成品油成为市场上的“香饽饽”,与此同时,替代燃料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挤占了成品油市场空间。
从炼油再向下延伸的化工行业而言,国内多数大宗化工原料市场已趋于饱和或面临过剩?;沸枨笤鏊俳徊椒呕?。为提高产品附加值,各炼化企业纷纷从“油主化辅”转向“化主油辅”,加速向化工产品链转移。同时,丙烷脱氢(PDH)、乙烷制乙烯、甲醇制烯烃(MTO )项目也作为烯烃原料多元化的主力参与了竞争,其配套的烯烃下游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。随着中东、北美等低成本地区石化产能陆续释放,石化产品流向中国大陆,化工行业竞争日益残酷。
也正因如此,化工原料的低端竞争将被原料深加工所替代,合成材料、专用化学品、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引领增长,石化工业将逐步从提供大宗同质化产品向满足个性需求方向转变、从工艺工程向产品工程转变。
1、体量大、技术水平高、产品链覆盖广
目前推进的石化产业基地堪称世界级的炼化基地,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,淅江石化炼油能力4000万吨、恒力石化 2000万吨、盛虹炼化1600万吨,三大炼化项目炼油能力规模、技术水平均为世界一流。其中,浙江石化以4000万吨的炼油能力位居世界前五,炼油配套深加工装置尼尔森复杂系数较高,采用全加氢流程;化工产品链均为世界级规模,包括苯酚/丙酮、双酚A、聚碳酸酯、聚丙烯(PP)、低密度聚乙烯(LDPE)、溶聚丁苯等下游装置。炼化一体化裝置采用Lummus、GTC、Axens、杜邦、BASELL等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,具备“工艺水平高、能源消耗低、绿色清洁”等特点。
2、“化主油辅”趋势明显
恒力石化、浙江石化、盛虹炼化这三大炼化项目均按照炼油、芳烃、乙烯一体化的加工模式进行设计,实现了差异化、规模化,通过重点发展芳烃和乙烯产业链来满足自身下游对二甲苯、乙二醇需求,适度延伸芳烃、乙烯、丙烯化工产业链,提高加工深度,实现在油品、芳烃、乙烯、丙烯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互补。
在增产化工产品的同时,这些项目大幅压缩了成品油比例。浙江石化一期工程柴汽比0.46,而2018年国内平均柴汽比为1.27,浙江石化一期工程成品油收率41.8%,二期工程成品油收率不到30%。而2018年国内平均收率是60.2%,无论是柴汽比和成品油收率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,可见其“去油增化"的力度之大。
3、产品延伸采取逆向垂直整合+横向拓展
恒力石化、浙江石化、盛虹炼化三大炼化企业均为国内的化纤巨头,主营业务为精对苯二甲酸(PTA)和涤纶长丝等,但化纤原料PX依赖进口,受制于人。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打通了炼化 — 化纤全产业链,实现“原油 — 乙烯 — 芳烃 — PTA — 聚酯 — 化纤“和”原油 — 乙烯 — 乙二醇 — 聚酯 — 化纤“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,横向延伸至C2和C3产业链。民企这种从终端到上游的逆向垂直整合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。
这与国际大型炼化企业发展模式十分相似。台塑、SK、LG等跨国集团均是从下游开始做起,逐渐向上游石化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同时横向发展,进而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型综合能源化工集团。从这些大集团成功的先例,便可预测国内三大化纤民企未来发展路径,虽然这些企业刚刚涉足化纤之外的产业,但通过横向拓展,其发展潜力依然值得期待。
4、布局沿海地区优势凸显
过去炼油产能布局多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主,除了资源条件外,区域市场容量大小成为布局产能的关键条件,物流条件考虑相对较少。面对结构调整时期,布局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的关键要素是物流、资源,其次才是市场。2015年由发改委制定的《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》提出,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,建设上海漕泾、浙汀宁波、广东惠州、福建古雷、大连长兴岛、河北曹妃甸、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,符合了国际上炼油结构调整的布局,也体现了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在物流、资源及市场上的优势。
1、炼化一体化程度偏低,油主化辅
首先是炼油产品结构有差距。某国企95#及以上高标汽油比例只有20%,高标号汽油比例较低,生产柴汽比1.27,航煤产量占成品油的9.2%;淅讧石化95#及以上高标汽油比例40%,生产柴汽比0.46,航煤产量占成品油的34%。
2、企业布局分散,区位差别较大
以“三桶油”的中石油为例,产业布局远离主导市场,装置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,资源短缺、物流有一定的局限性,产品运到核心市场的华东、华南地区,平均运费在500~600元/吨。
3、以生产大宗化工原料为主,同质化严重
化工产品品种较为单一,产品链延伸不够,以生产大宗化工原料为主,精加工不够,专用料等高档化工产品比例小。
4、发展程度参差不齐,物耗、能耗等指标偏高
某大型国企炼油和乙烯綜合能耗分别为63.5千克标油/吨和576.5干克标油/吨;而浙江石化遵循“分子炼油”理念,炼油和乙烯综合能耗为45千克标油/吨和550干克标油/吨。
老牌炼化企业,各企业差距较大。许多老旧装置先天不足,产品结构单一,能耗、物耗偏高、运营和维护成本高,一些规模较小、工艺落后、能耗较高的装置仍在超期服役。不过,中石油、中石化旗下一些老牌企业在合成树脂、合成橡方面技术能力强,产品质量稳定,市场认可度较高。
5、机构人员冗余,负担重,人才流失严重
新建炼厂人员较少,比如浙江石化两期总定员不到4000人,相对于传统炼厂,人力成本优势也较为明显。随着民企的崛起,薪酬待遇、地域优势等吸引了国企人才。国企多年培养的人才流失,也带走了多年积淀的资源。
在国内炼化产能过剩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传统炼化老兵获得竞争优势已不能仅仅凭借规模和数量,而是要依靠技木和效率来实现产业结调整和升级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依靠战略眼光去定位,通过创新、整合、收购或分拆等方式,发展壮大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向相关的领域延伸发展,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组合,成功驾驭经济衰退周期,并在上升周期中最大化获得利润。
1、加快炼厂结构调整,优化资源配置
1)推动炼油业务由“燃料型”向“化工型”转变
优化综合考虑技术、市场、效益等因素,降低成品油比重和柴汽比,炼油从大量生产柴油、汽油转向生产更多的高标号汽油、航空煤油和清洁柴油,增加化工品和持种油、特种沥青等高附加值比重。为乙烯装置提供充足、优质的裂解原料,降低化工原料生产成本,即加快炼油厂从“燃料型”向“化工型”转变,降低成品油收率。
根据炼厂的现状、产品结构、资源情况等,选柽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裂解或加氢技术。蜡油、柴油加氢裂化、重整生产芳烃技术等,重视重油加工路线,进行多种组合方案比选,如沸膦床渣油加氢、固定床渣油加氢、蜡油加氢、催化裂化、浆态床渣油加氢等多种组合方案进行比选。
生产化工产品,要对炼厂资源、区域市场、物流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,来确定化工产品深加工方案。
2)优化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结构
对于炼化一体化装置,利用炼厂副产正丁烷、丙烷、轻石脑油等轻组分作为乙烯裂解原料,对裂解原料进行整体优化,实现裂解原料多元化和轻质化,降低裂解原料成本。
在乙烯原料轻质化改造过程中,老企业面临各种问题,有的裂解原料轻质化比例几乎已达设备负荷极限,同时轻质化将影响乙烯下游装置丁二烯抽提、芳烃抽提等装置的原料供应和操作负荷,进而影响到全厂的总物料平衡,轻质化受到各种条件制约。
目前老炼厂降低柴汽比,直馏柴油进了乙烯裂解炉,也加重了乙烯原料的重质化,轻质化作用并不明显,对全厂的影晌不大。乙烯原料轻质化还要系统深入研究分忻,整体优化产品方案。
传统炼化企业受到轻烃资源的限制,应加强和大型能源企业、贸易商的合作,利用能源企业资源优势,如拥有国际 LPG贸易经验,利用码头和港囗的能源公司,利用其轻烃资源作为裂解原料,实施乙烯原料轻质化改造。
3)淘汰落后低效产能,生产高附加值产品
通过关停、整合过剩、落后产能或装置,对落后的装置进行综合评估原料、技术、市场情况,决定是否彻底关?;故抢┠芨内?,向高性能、高附加值产业转型,进入需求增长前景广阔的高附加值产品领域,将其培养成为公司新的主营业务和主要盈利来源。
老牌炼化企要注重巩固核心产品优势,做精做优传统优势业务。提升合成树脂、合成橡胶等主导品规模和质量、成本优势,加快发展高差异化产品。如开发ABS专用料、生产管材料、车用料、医用料、功能性膜材料等合成树脂产品,改变生产集中于通用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局面。
此外,还应注重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(PE)产品、聚烯烃弹性体(POE)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研发及生产;扩大高性能的牌号PE100、燃气管的生产;开发茂金属聚丙烯(mPP)产品、特种双向拉伸聚丙烯(BOPP)膜料、汽车、电子电器用PP、高熔指/高抗冲PP纤维;选择性发展聚碳酸酯(PC)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PMMA)、聚酰亚胺、聚醚醚酮、聚苯醚、聚苯硫醚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(PBT)等工程塑料产品;差异化发展合成橡胶品种,长链支化乙丙橡胶、溶聚丁苯橡胶系列、稀土顺丁橡胶、氢化丁晴橡胶、卤化丁基橡胶等产品;关注发展潜力较大的聚氨酯系列产品?;费醣?、聚醚多元醇,热塑性弹性体(TPE系列)。
2、重视资源循环利用,提升副产品的利用价值
国内一些传统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乙烯装置副产资源,并没有物尽其用,而是作为廉价的副产品销售。日本在C5、C9资源的利用深度超过90%,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加氢石油树脂、聚双环戊二烯(PDCPD)、异戊橡胶等。
因此,企业应注重推进练油、乙烯装置副产的液化气、C5、C9、石油焦等资源综合利用,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、精细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;对全面推广乙醇汽油带来的冲击,积极探索MTBE利用途径,发展碳四法MMA、卤化丁基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。
3、适度延伸产业链,提高加工深度
依托上游炼油、乙烯、芳烃装置提供的各种基础有机原料,讲行产品链的延伸加工和补链发展,形成产品更丰富、链条更完整、体系更完善、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更高的石化中下游产品集群。
对于产品链的延伸,依托自身的核心业务展开,可以提高获胜的几率。传统化企有自己的加油站,可围绕加油站,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结合。适时介入新能汽车产业链业务。
例如,可实现加油(气)站、加氢站/充电一体化运营,并注重汽车轻量化材料、高端化材料的开发。中石油可以依托碳纤维产业基础,发展碳纤维复合豺料,生产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所需的高压储氢罐,充电桩发展所需的弹性体材料;着重关注氢能、储能技术和燃料电池的研究,特别是氢燃料电池,争取在质子交换膜、储氢材料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,实现产业化。
4、加强与当地政府、企业的合作
促进当地资源优势互补、产品就地转化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。国企应加强与当地的汽车、电子、机械制造等企业紧密结合,生产满足当地市场消费的产品,降低运输成本。如东北、西北的化工和汽车是两大支柱产业。多年来两产业没有形成深度融合,汽车所需的合成树脂产品销往南方,增加了运输成本。同时产业的融合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、推动和协调。
5、采取合资、合作、并购模式巩固核心业务
加强与国外公司合资合作,利用其技术、管理、研发的优势,生产国内短缺的高端石化产品,走差异化发展路线。择机并购自己产品链相关的下游生产企业,如生产聚烯烃的色母粒、复合材抖、改性材料、橡胶助剂等企业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竞争力。
6、加强营销,提高協同效率
化工产品已从 “生产+销售“,转向”研发+服务“。中石化、中石油等企业化工产品实行统一销售,促进了营销管理体系专业化、控制价格风险、规避体系内的竞争,但也导致了在产品开发、推广、升级等方面需要跨多个单位协调,协同效率不高,导致新产品开发周期较长。
化工销售与研发沟通并不直接,一般通过生产企业进行,导致研发与市场的距离又远了一层。通过销售和研发的整合,相关人员直接交流,可增强研发人员对终端用户需求的敏感度。部分营销人员不重视技木,在高端领域推广时力不从心,组建技术营销队伍可在发现商机、技术服务、信息提取、市场指导等方面发挥力量。
民企的本轮投资,面对的都是充满变数的市场前景,以及难度极高的项目运營环境,民营大炼化要经受各种考验。炼化一体化项目管理是个大的系统工程,大炼化项目生产运维需要很专业的人才队伍和人才积累。作为新的进入者,民营大炼化缺乏生产、运营经验,尚需组建研发团队、建立销售渠道。比较而言,传统炼化企业有多年的基础,有丰富的生产、运营.管理经验,有自己的油气储备、多年积累的销售渠道以及稳定的客户资源,这些也是民营大炼化缺少的。
竞争在所难免,优胜劣汰是大势所趋,,未来,石化企业如何抓住行业演变过程中资本、技术、品牌、服务的发展将是关键,行业竞争也将从“混战“模式,转变为新的”分层竞争和互补“模式,民营大炼化、”三桶油“通过竞争走向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更多滤芯胶请访问s1l6e.cn
- 上一篇:新疆和山巨力40万吨/年MDI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公 2019/5/7
- 下一篇:【涨知识】UV胶特性、原理及应用解析 2019/5/3